ER模型 全名為實體關聯模型或實體關係模型或實體關聯模式圖(Entity-relationship model,Entity-relationship Diagram),由美籍華裔計算機科學家陳品山發明,是概念數據模型的高層描述所使用的數據模型或模式圖,它為表述這種實體聯繫模式圖形式的數據模型提供了圖形符號。 參考: 實體關係模型(Entity-relationship model) 從ER Model到資料庫的形成步驟為:(1)需求分析 (2)ER Model (3)邏輯資料庫 (4)實體資料庫。但是這些步驟並非標準答案,有些可能簡化成步驟(1)(2)(4),也有些更細分出更多步驟。不過不管如何,ER Model都是從需求到資料庫形成的重要步驟。 假設現在需要設計學生選課系統,我們由四大步驟來看看過程。 (1)需求分析 ~ 我們與使用者訪談的結果,得到以下幾個需求 (a)每位專任老師在不衝堂下,可以開設多門課程。 (b)相同課程只能有一位老師開課。 (c)每個課程只要有10位以上同學修課,即可以開課。 (d)每個課程必須有一間不衝堂的教室。 (e)每位學生可以修多門課程,學分上下限為24與9學分。 (f)每個課程需依照教室可容納人數以限制修課人數…
語法 SELECT [fields list] FROM [tables list] JOIN [tables] ON [conditions] WHERE [conditions] GROUP BY [columns] HAVING [conditions] ORDER BY [columns] (1) 從product資料表中, 擷取prod_id與prod_name的資料 SELECT prod_id, prod_name FROM product; (2) 從product, customer資料表中, 擷取prod_name與cus_name的資料 SELECT product.prod_name, customer.cus_name FROM product, customer; 但是這樣子的指令會產生什麼結果呢? 這是product, customer的資料 但是以 SELECT product.prod_name, customer.cus_name FROM product, customer; 之後的資料如下圖 如果以 SELECT product.prod_name, cu…
在 實作練習 中,我們建立了四個表單,各是~ 客戶資料表 (customer)、產品資料表(product)、訂單表頭資料表(order_head)、訂單表身資料表(order_body)。 現在我們來練習SQL command的SELECT用法。 SELECT [fields list] FROM [tables list] JOIN [tables] ON [conditions] WHERE [conditions] GROUP BY [columns] HAVING [conditions] ORDER BY [columns] (1) 列出客戶資料表 (customer)中的所有客戶代號、客戶名稱。 SELECT cus_no, cus_name FROM customer; (2) 找到客戶代號為c01的客戶地址。 SELECT cus_address FROM customer WHERE cus_no='c01'; (3) 找到客戶名稱中存在"科技"字串的所有客戶地址。 SELECT cus_address FROM customer WHERE cus_name like '…
MYSQL的time, datetime, timestamp都是時間類型的資料型態,但是有些微的差異: 當你需要日期加上時間,則使用datetime~ 範圍由'1000-01-01 00:00:00'到'9999-12-31 23:59:59' 當你只需要時間,則使用time~ 範圍由'00:00:00'到'23:59:59' 當你只需要日期,則使用date~ 範圍由'1000-01-01'到'9999-12-31' timestamp則是日期戳章,例如你可以透過SELECT CURRENT_TIMESTAMP(); 看到現在目前的日期戳章。timestamp經常用來當作自動插入的欄位,例如你可以宣告 myautotimestamp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那麼這個myautotimestamp不需要給資料,就會自動把目前的日期戳章插入。 但是在timestampe中,還分成兩種format,一種如'1365647419'這樣,另一種如'2013-04-11…
我們希望可以完成如下的表單 (1) 先建立新的資料庫 (紅色部分依你的需求更改) 建立資料庫,名稱為 newdbname 並且使用字元集為 utf8,排序規則是 utf8_general_ci (不分大小寫)。 參考資料: 如何使用指令知道資料庫的字元集和排序規則? MySQL CHARACTER SET 與 COLLATION create database newdbname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; (2) 開始使用 newdbname 這個資料庫。 use newdbname ; (3) 建立資料表單 customer CREATE TABLE customer ( cus_id int NOT NULL, cus_name varchar(255) NOT NULL, cus_address varchar(255), cus_no char(3), PRIMARY KEY (cus_id) ); 參考資料(Create): https://www.mysql.tw/2013/03/sql-commands-of-ddl-data-defi…
你可以在建立表單時宣告主鍵(primary key),也可以使用ALTER TABLE來建立或是刪除。 CREATE TABLE Persons ( P_Id int NOT NULL, LastName varchar(255) NOT NULL, FirstName varchar(255), Address varchar(255), City varchar(255), PRIMARY KEY (P_Id) ); 你也可以使用以下指令來建立: CREATE TABLE Persons ( P_Id int NOT NULL, LastName varchar(255) NOT NULL, FirstName varchar(255), Address varchar(255), City varchar(255), CONSTRAINT pk_PersonID PRIMARY KEY (P_Id) ); 如果Primary key是多欄組成: CREATE TABLE Persons ( P_Id int NOT NULL, LastName varchar(255) NOT NULL, FirstName va…
假設我們以如下指令新建一個資料庫 CREATE DATABASE mytable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; 那麼我們就產生了一個資料庫 mytable,並且字元集是 utf8 ,以 utf8_general_ci為排序規則。 但是建立完成之後,過陣子我萬一忘記了字元集跟排序規則的設定,我可以從哪裡知道呢? 你可以使用指令知道資料庫的字元集和排序規則,如下圖。 (1) 你先使用 use mycompany; 開始使用該資料庫。 (2) 以指令 show variables like 'character_set_database' ; 把 mycompany 的字元集資料叫出來。你就看到了字元集是 utf8。 (3) 以指令 show variables like 'collation_database' ; 把 mycompany 的排序規則資料叫出來。你就看到了排序規則是 utf8_general_ci。
實體關係模型 ( Entity-relationship model ) 由美籍華裔計算機科學家陳品山(Peter Chen)發明,是概念數據模型的高層描述所使用的數據模型或模式圖,它為表述這種實體聯繫模式圖形式的數據模型提供了圖形符號。 下圖就是一個ER Model的範例 (可點選放大): 下圖是ER Model常用的符號: 實體(Entity)以長方形表示,實體可以被(粗略地)認為是名詞,如計算機、僱員、歌曲、數學定理。 屬性(Attribute)以橢圓形表示,實體和關聯都可以有屬性,用來代表實體或是關聯外在可以描述的值,例如「國民」這個實體有「身份證字號」這個屬性,「員工」與「公司」間的「雇用」關聯,會有一個「雇用開始日期」屬性。 關聯(Relationship)以菱形表示,關聯描述了兩個或更多實體相互如何關聯。聯繫可以被(粗略地)認為是動詞,如:在公司和計算機之間的擁有關聯,在僱員和部門之間的管理關聯,在演員和歌曲之間的表演關聯,在數學家和定理之間的證明關聯。 弱實體(Weak Entity)以雙線長方形表示,弱實體是指不能獨立存在,必須依靠某個實體而存在的物件。例如訂單品項(order item)就必須跟著訂單(order)而存在,訂單…
資料庫正規化 (normalization)的定義: Database norm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the fields and tables of a relational database to minimize redundancy and dependency. 資料庫正規化就是指把關聯式資料庫的欄位與表單做規劃,讓資料重覆性與相依性能夠降到最低。當然這個"資料重覆性與相依性能夠降到最低"情況下,還必須讓資料庫可以正常運作。 重複的資料 會浪費磁碟空間,並產生維護方面的問題, 不一致的相依性 會讓資料出錯誤。 資料庫正規化有一些規則。每條規則都稱為「正規形式 Normal Form」。如果遵守第一條規則,資料庫就稱為屬於「第一正規形式」。如果遵守前三條規則,資料庫就被視為屬於「第三正規形式」。 雖然可能會有其他層級的正規形式,但第三正規形式被視為大部分應用程式所需的最高階正規形式。雖然有許多正式規則與規格,但真實情況不一定永遠完全都相同。一般而言,正規化需要其他資料表,有些客戶也會嫌麻煩。如果您決定違反正規化前三個原則中的其中一個原則,請確定您的應用程式能夠掌握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…
DML (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)的SQL commands有: (1) SELECT ~ retrieve data from the a database 語法: SELECT [ALL | DISTINCT | DISTINCTROW ] [HIGH_PRIORITY] [STRAIGHT_JOIN] [SQL_SMALL_RESULT] [SQL_BIG_RESULT] [SQL_BUFFER_RESULT] [SQL_CACHE | SQL_NO_CACHE] [SQL_CALC_FOUND_ROWS] select_expr [, select_expr ...] [FROM table_references [WHERE where_condition] [GROUP BY {col_name | expr | position} [ASC | DESC], ... [WITH ROLLUP]] [HAVING where_condition] [ORDER BY {col_na…